張兵
健康南通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,南通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、主任
南通:全方位打造健康中國樣板城市
張兵
近年來,南通市委、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關于“健康中國”的決策部署,出臺《“健康南通2030”規劃綱要》和一系列配套政策,全力打造綜合醫改、醫養結合、社會辦醫、健康扶貧、“互聯網+醫療健康”等一批國家、省級健康品牌,將健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,全方位、全周期、高水平守護全民健康,人均期望壽命等健康指標位居全省前列,健康城市建設呈現“共建共享、全民健康”良好態勢。2018年,獲評首屆“健康中國年度標志城市”;2021年,獲評“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”。
一、全方位支撐,打造更加可及的健康生活
(一)打造更加宜居的健康環境。一是深入組織愛國衛生運動,積極推動“三美一高”新農村建設,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有效推進“廁所革命”,提升農村飲水安全,全市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9.5%,全市農村區域供水入戶率達100%,農村環境實現有力提升。二是深入開展“健康細胞”建設,累計建成國家衛生鎮37個,建成江蘇省健康鎮24個、健康村(社區)253個,省衛生鎮、村實現全覆蓋,國家衛生城市實現“五連冠”、國家衛生城市縣域全覆蓋。三是健全全民健身服務網絡,加強健身場地設施的建設,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.05平方米,實現社區10分鐘健身圈全覆蓋。
(二)提供更加貼心的健康服務。一是更加關注殘障人群,結合全國“愛耳日”“助殘日”等主題活動開展殘疾預防宣傳,組織“迎新年 健康行”體育活動、摜蛋比賽等殘疾人業余活動。二是更加關注老年人群,連續兩年為230萬適齡老年人開展免費健康體檢、接種肺炎疫苗;累計建成171家老年友善型醫院;組織全市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培訓,南通代表隊獲得全省首屆“老年達人”運用智能技術大賽團體特等獎和最佳組織獎,“康養通城”老年服務品牌初步形成。三是更加關注婦幼健康,建立多途徑孕情監測與應急演練機制,母嬰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,婦幼“五免”篩查實現目標人群全覆蓋。新建成普惠托育機構13家,全省第二;創新“1+N”普惠托育工作模式,獲得央視深度報道,獲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珮云同志來通點贊。四是更加關注職業健康,依托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(簡稱市六院)建成職業病防治中心,31家企業獲評省健康企業,612家納入粉塵危害重點整治企業,工作經驗在全省交流。五是更加關注心理健康,推動心理咨詢和治療服務,著力提高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率和管理率,全市登記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率達97.26%。
(三)養成更加科學的健康習慣。堅持“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”的理念,營造健康生活良好氛圍。全方位開展健康宣教,完善市級健康科普資源庫,組織“世界無煙日”“高血壓日”等健康宣傳活動,組織“全民戰疫、呵護健康”有獎答題、“健康科普秀,巡講進萬家”等活動,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32.92%。全領域培養健康達人,實施“三減三健”專項行動,加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指導員培訓,累計培養健康指導員9911人,舉辦江海健康美食廚藝大賽,居民科學膳食意識有效提升。全社會推進控煙干預工作,出臺《南通市控煙干預工作方案》,有效推進全市無煙環境建設,提升戒煙服務能力,動員全社會支持并參與控煙,發揮黨員領導干部力量,全市黨政機關全部建成無煙黨政機關。
二、全方位提升,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體系
(一)提升診療能力。一是爭做跨江合作龍頭,全市所有二級以上醫院與上海35家高水平醫院深度合作。與上海仁濟醫院合作共建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新院,成為滬通公共服務一體化標志性項目。市六院成為上海大學唯一直屬附屬醫院,7個上海教授團隊入駐,市民更加便捷享受國內優質醫療資源。二是擴容優質醫療資源,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新院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改擴建二期、南通市婦幼保健院(簡稱市婦保院)兒童大樓等重點工程按序時推進;南通市中醫院遷建、南通市腫瘤醫院醫療綜合樓、南通市公共衛生臨床醫學中心等加快立項建設。三是提檔中醫藥服務,全市共有3個國家級重點專科,海門區中醫院新院和通州區中醫院新院破土動工,全市獲評省三級中醫館43個、四級中醫館20個、申報五級中醫館12個,三伏貼備案工作獲省專家組肯定。
(二)提升服務水平。在智慧醫療上下功夫,深入開展“互聯網+”服務試點,市婦保院、市六院全省率先建成互聯網醫院,云His平臺上線運用,實現市區全覆蓋。在便捷診療上下功夫,健全預約診療、遠程醫療、日間手術、臨床路徑管理、檢查檢驗結果互認、醫務社工和志愿者、多學科聯合診療等制度,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開展志愿者服務,三級醫院全部開展多學科診療服務。在廉潔診療上下功夫,率先研究制定《南通市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業實施方案》,實施目標清單制,責任分解到各地、各醫療機構,構建打擊“紅包”、回扣等行風問題的長效機制,患者滿意度不斷提升。
(三)提升改革成效。一是加強醫聯體建設,打造緊密型醫聯體,制定醫聯體雙向轉診指南,推動7個專科聯盟實現專科專病同質管理,12個縣域醫共體向緊密型轉變。二是做強分級診療中間力量,建成24家省級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,建成數全省第二,有效覆蓋周邊鄉鎮,為分級診療發揮“強腰”功能。三是推進醫療服務多元化監管,探索建成醫療服務多元化監管平臺,重要信息實現實時查詢;在全省率先出臺衛生健康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指引,提升各醫療機構整改積極性。
南通城區新貌
三、全方位守護,強化更高質量的健康保障
(一)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墻。堅持常態長效,構建常態化防控機制。牢牢把握防控主動權,成立“一辦十七組”指揮調度體系,各級指揮機構保持24小時高效運轉狀態,不斷壓實“四方責任”,快速構建免疫屏障。堅持聞聲而動,高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。按照“人物同防”、事不過夜要求,一旦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,市縣兩級立刻響應,做到第一時間排查管控、第一時間應急處置,去年至今已經高效處置涉疫突發事件42起,堅決將病毒擋在南通城外。堅持有備無患,不斷提升防控硬實力。強化硬件保障,堅持實物儲備和協議儲備相結合的方式,做好核酸檢測、集中隔離房間和其他防控物資儲備,分類組建9支專業隊伍,常態化開展培訓演練工作,確保召之即來,來之能戰。
(二)織密居民醫保守護網。堅持全市統籌,職工醫保、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別達85.01%和72.2%,推出由政府指導、市場化運作的惠民商業補充醫療保險“醫保南通保”,63.2萬人自愿參保,享受更加周到的醫療保障服務。深化長期照護保險制度,新增運送失能人員上下樓等個性化項目13個,制定居家照護服務標準12項,2021年居家上門服務529.46萬人次。對全市21.39萬名困難人員個人繳費給予全額資助,共計8902萬元,醫療救助資金支出1.65億元,實現了全面兜底、全員保障。
(三)促進健康產業大繁榮。一方面,打造矩陣,聯動發展。借助物聯網、互聯網技術,推動多元化、產業化、高端化健康服務供給,打造集預防保健、基本醫療、康復護理、全民健身、全天候藥品配送保障于一體的健康服務產業群。另一方面,形成合力,規范發展。南通市體育局、南通農商銀行、阿里體育三方合作共同搭建運營“南通運動銀行”,大力推進數字化全民健身平臺。規范健身預付卡資金監督管理,保障健身消費者合法權益,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列入“市政府鼓勵重點展會目錄”。
文章來源|《健康中國觀察》2022年第三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