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健康廣州 共創同享

    “十一五”期間,廣州市通過創建“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”、“國家園林城市”、“國家衛生城市”、“全國文明城市”等一系列戰略舉措,城市環境面貌顯著改善,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全面提升。在此基礎上,市委市政府在《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》中提出“推進健康廣州建設” 的要求。市委十屆三次全會做出了《關于全面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決定》,提出要以新型城市化發展統領各項工作,推動率先轉型升級、建設幸福廣州和全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,努力建設經濟低碳、城市智慧、社會文明、生態優美、城鄉一體、生活幸福的人民滿意的理想城市。

    為貫徹落實市委、市政府“推進健康廣州建設”的工作要求,市衛生局在參照國內外健康城市的建設經驗和總結我市實施“健康亞運健康廣州全民健康活動”成果的基礎上,牽頭起草了《廣州市建設健康城市規劃(2011-2020年)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。201210月,廣州市政府第4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《規劃》。今年18日,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《規劃》,廣州市正式加入建設健康城市的行列;與此同時,市政府建立了廣州市建設健康城市工作聯席會議制度,陳建華市長為第一召集人,貢兒珍副市長為第二召集人;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,設在市衛生局。今年41日,貢兒珍副市長受陳建華市長委托,主持召開了廣州市建設健康城市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,全面啟動建設健康城市工作。

    廣州市健康城市辦

    健康城市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應對傳統城市化發展模式給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,而倡導的一種新的發展戰略。其核心思想是希望通過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社會等各方面的努力,在城市的規劃、建設、管理、運行的各個環節貫徹以人為健康為中心的新理念,保障廣大人民健康的生活和工作,實現人與城市的和諧相處。

   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“健康城市是長期致力于創造和改善自然和社會環境,開拓并擴展期其資源、使城市導民能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相互協助和支持,并發揮最大潛能,達到最佳狀態的城市”。

    (一)建設健康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內在要求,是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“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,率先轉型升級,建設幸福廣州”的必然選擇。全球城市化進程的歷史與現狀警示我們,傳統的“高消耗、高污染、高浪費、低效益(低經濟、生態、社會效益)”的城市化模式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給城市帶來了空氣、水等環境污染等自然生態環境破壞、人口擁擠、住房緊張、交通堵塞等社會問題,人口老齡化、心理壓力加大,不良生活方式、膳食結構不合理,以及傳染病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、食品安全事件等成為威脅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。人的健康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,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判斷標準應該是以保障人的健康為基礎的標準。要落實科學發展觀,實現城市的健康發展,就必須努力轉變發展方式,走以人為本,以人的健康為中心,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的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,實現人與城市的和諧發展。建設健康城市是解決城市現存的健康問題,促進和保護城市居民健康、提高市民的健康文明水平,促進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,從根本上提高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策略。

    (二)建設健康城市是城市發展的世界趨勢。目前,全球已有數千個城市在創建健康城市,創建健康城市已成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國際大趨勢。2007年,我國提出“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,目前我國北京、上海、重慶、杭州、蘇州、海口、唐山、大連、南寧等十多個城市也先后制定了健康城市建設規劃,啟動了健康城市建設。

    建設健康城市的各項工作都是圍繞營造健康環境、構建健康社會、完善健康服務、培育健康人群、發展健康產業等五個方面,目標是要把廣州建成一個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齊全,有效控制環境污染,穩步發展生態建設和健康產業,市容整潔、環境優美、社會文明、風尚良好,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體育相應發展,醫療、預防、保健服務和公共安全體系健全高效,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完善,城市經濟持續、快速、健康發展,具有高效能基礎設施、高質量生態環境、高水平健康人群的健康城市,各項健康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。因此,能給群眾健康的城市環境和社會環境,使群眾能得到完善的健康服務,全市人民身心健康,健康產業促進城市持續發展,就是群眾能得到的最大實惠。

     

    健康城市與我國的國家衛生城市有聯系,也有區別,聯系在于兩者都要求加強環境保護和提升人們生活環境的衛生質量,保障人們能夠享受潔凈、安全、高質量和穩定的生態環境,從而直接或間接促進人的健康水平的提升。

    區別在于國家衛生城市主要考核范圍限于行業衛生、環境保護和市政市容建設領域。健康城市要求在轉變統經濟發展的基礎上,將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于城市發展的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,從根本上改進影響人的健康的整體環境,其涉及面更廣,內容更加豐富,涉及城市社會生活各個方面,包括:城市規劃、城市建設、社會管理、公共服務、醫療產業等各個方面。

     

    (一)我市建設健康城市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:按照世界衛生組織(WHO)提出的健康城市10條標準和建設健康城市準則的基本要求,以推進“天更藍、水更清、路更暢、房更靚、城更美”為抓手,把廣州建成一個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齊全,有效控制環境污染,穩步發展生態建設和健康產業,市容整潔、市貌優美、社會文明、風尚良好,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體育相應發展,醫療、預防、保健服務和公共安全體系健全高效,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完善,城市經濟持續、快速、健康發展,具有高效能基礎設施、高質量生態環境、高水平健康人群的健康城市,各項健康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。

    (二)評價指標問題:健康城市建設關注實施建設的過程。對于健康城市建設而言,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,國際上暫沒有統一的考評標準。但為了推進各項工作開展,評價其實施效果,我市建設健康城市篩選了34項指標,形成了“廣州市建設健康城市指標體系”。包括了健康環境、健康社會、健康服務、健康人群和市民滿意度等指標。指標的選用參考了其他城市指標體系、建設幸福廣東評價指標體系、《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(2008-2020年)》,以及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等各類創建活動評價指標等。

    與杭州市建設健康城市“十二五”規劃指標值比較,杭州市選用44個指標,有18項指標與我市規劃相同,其中7項要求高于我市,6項要求低于我市。與北京建設健康城市“十二五”規劃指標值比較,該市選用35個指標,有16項指標與我市規劃相同,其中9項要求高于我市,4項要求低于我市。

     

     

  • 短篇强系列小说公交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