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州地處嶺南地區,飲食文化頗具地方特色,土榨花生油、淡水魚生、雙皮奶等地方特色食品在本地居民餐桌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。近年來,隨著健康意識的日益增強,“本地特色食品安全性怎么樣,淡水魚生有寄生蟲嗎?土榨花生油能吃嗎?”等安全話題日益活躍,其安全問題已成為政府部門的重要議題。為了更加全面、科學地回答這些問題,廣州市疾控中心以民為本,以技術為抓手,將本地特色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納入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民生項目,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,助力本地特色食品產業的良性發展。
一、民需必應,專項監測
廣州市疾控中心食品監測數據顯示,土榨花生油、淡水魚生、雙皮奶等地方特色食品在本地居民中擁有一批較固定的消費人群。為了回應群眾關切,深入研究其安全性問題,通過文獻查詢、輿情搜索、專家研討、會商等方式,廣州市疾控中心將群眾關切的土榨花生油、淡水魚生和雙皮奶確定為重點關注的本地特色食品,納入2021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范疇,并作為廣州市衛生健康委 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重點民生項目予以重點推進。
二、周密組織,精準放“哨”
為真實反映本地特色食品安全狀況,確保監測質量,廣州市疾控中心在采樣環節上下足功夫:一是注重一手資料,深入廠家生產現場調研100余人次,詳盡了解生產工藝;二是注重樣品代表性,化身消費者在全市范圍內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、餐飲店、食品零售店等購買樣品,樣品包括土榨花生油,草魚、鱸魚魚生,即食雙皮奶、姜撞奶及其沖調粉等540份;三是注重樣品資料的全面性和準確性,逐一收集、錄入樣品的產地等詳細信息。由于采樣工作扎實,經過實驗室檢測及科學的數據分析,此次風險監測所獲取的結果一定程度上更真實反映食品的風險,同時為監管部門提供隱患線索,可以說是食品安全的“便衣”哨兵。
三、多元宣傳,多維發力
基于監測結果,科學引導群眾健康飲食行為是本次項目工作的應有之義。為此,廣州市疾控中心利用微信公眾號、官網、現場培訓、座談等方式,結合全民營養周、食品安全周等宣傳行動,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等多元化宣傳手段,與各區疾控中心互聯互動,共發布媒體推文43篇;網絡直播3場次,受眾17000人次;組織進社區37場次,受眾4658人次。通過宣傳提高公眾對本地特色食品的了解和認知,促進樹立健康飲食理念,提升消費信心,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和科學應對風險的能力,促進合理膳食。
四、科學建議,護航發展
本次監測結果將通報市場監管、農業農村部門,通過會商機制等共同研判監測所發現的安全風險,為政府采取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提供參考依據和技術支撐,以更好地促進本地特色食品產業的良性發展。